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
文章于 2017年3月4日 被检测为删除。
查看原文
被用户删除
其他

李大钊妻子及五个子女今何在(图)

2016-07-31 李奉先 李奉先文史工作室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原创∣李奉先


            一、李大钊与赵纫兰的婚恋往事

民国肇造,包办婚姻渐被视为封建之糟粕,很多思想进步人士都追求自由恋爱,反对包办婚姻。而李大钊作为我国早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、理论家、党的主要缔造者和著名学者,在革命上十分彻底坚决,在婚姻爱情上却十分传统。

而他与妻子在包办婚姻中令人感佩的爱情故事,尤彰显出其崇高的人格之美。

李大钊,系遗腹子,后来又成了孤儿,早年生活形同李密笔下的《陈情表》。

1889年10月,李大钊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胡家坨乡大黑坨村。他出生前,父亲已去世了;他一岁半时,母亲也去世了。他“既无叔伯,终鲜兄弟”,全凭慈祥的祖父抚育成人。李大钊少时即聪颖出众,品学兼优。李大钊10岁时,祖父已经70多岁,家里实在缺乏劳力,祖父怕难于支持他继续读书,就给他找了邻村的姑娘赵纫兰,并早早完了婚。

赵纫兰这个乡村的小姑娘,从小裹脚,没上过学,比李大钊大6岁。赵纫兰嫁过来时,李大钊早已家徒四壁。她既要孝敬侍奉年迈的祖父祖母,又要照顾年幼的丈夫,备极辛劳。但她最大的希望就是能把家操持好,让丈夫能够继续求学,积极进取。

1905年秋,李大钊去百里外的永平府中学读书。1907年夏,祖父病故,举办丧事使得微薄的家产消耗殆尽,李大钊继续求学的希望一下子变得十分渺茫。赵纫兰此时显露出刚强和主见,她咬牙东挪西借地支撑李大钊读完了中学,又支持李大钊去天津考取了北洋法政专门学校。

李大钊《狱中自述》记述了这一段生活的艰难:“钊在该校肄业六年,均系自费。我家贫……学费所需,皆赖内人辛苦经营,典当挪借,始得勉强卒业。”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贤妻的感激之情。

李大钊留学三年,思想大进。1916年5月,他归国从事政治活动,南奔北走,也偶尔回乡与妻子见面,但都很匆忙。直到1918年1月,李大钊在北京大学谋得图书馆主任的职务,才算安顿下来。他深爱妻儿,觉得欠妻子的太多了,而且儿子葆华、女儿星华也到了上学的年龄,自己也年届三十,该安个家了。于是在这一年的9月,他返乡接妻儿到京。

到北平后,为了让妻子更适应,李大钊这个留学回来的学者,竟在家里修了个大炕——与农村家里的一模一样,这样冬天里赵纫兰就可以坐在炕上做活儿了。

家中每有客人来,李大钊必然会领妻子见客,还总是事前帮妻子换衣服,扣扣子,帮她整理头发,然后引妻子出来,同客人见面。

有的人看见这个缠着小脚又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,开始不相信她就是李大钊的妻子。知道缘由后,都十分佩服李大钊。

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,一些人贫寒时能与妻子共苦,一旦功成名就,便喜新厌旧,李大钊不但没有抛弃结发妻子,还对妻子十分温柔体贴。他经常跟妻子讲革命道理,讨论一些社会问题,使彼此间文化和精神上的差距日益缩小。

赵纫兰是个典型的贤妻良母,倾尽心力相夫教子,为丈夫和子女营造一个温馨的家。有贤妻相伴、娇儿绕膝,李大钊精神更加振奋。与家人在北平团聚的这10个月,是李大钊一生中最为重要的写作高峰期。他在正常上班、频繁参加政治活动的同时,发表文章至少67篇,且多为重要文献。

1919年7月,赵纫兰又有孕在身,如果在北平生孩子,李大钊支应不了,于是全家返乡。9月初,他一人返京。11月,次女炎华降生,母女得到了娘家亲眷的周到照顾。

1920年10月,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立时,没有活动经费,已是北大教授的李大钊当场宣布每月从自己的120元薪水中拿出80元充作经费,同志们非常感动。他回家向妻子说明,妻子完全赞成。

夫妇二人的高尚品德,不仅博得了与李大钊政治信仰相同的人们的敬重,而且令北大与李大钊政治信仰相异的教授们极为钦佩。

1927年4月6日,李大钊一家人被奉系军阀逮捕。在法庭上,她与他见面,他只说:“这是我的妻子,她什么也不懂,一切与我的家人没关系。”她见他饱受折磨的样子,痛哭得差点晕倒。这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。

1927年4月28日下午,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被杀害。当年他才38岁……


李大釗牺牲后,他的夫人悲愤交加,卧病在床。


参加李大钊烈士及夫人赵纫兰合葬时的亲属后代们

长子李葆华被我地下组织掩护起来,家中还剩下4个子女。党组织为了照顾好其家属,通过社会知名人士和李大钊的亲朋古旧冒冒着风险做了大量工作,使赵纫兰母子5人摆脱了奉系军阀的迫害,平安转移移到了河北李大钊的故乡。


《汉口民国日报》发表的冯玉祥追悼李大钊的消息


  西安各界举行追悼李大钊大会并印发了画报特刊

1933年4月初,已病得奄奄一息的赵纫兰带着儿女,来到北平,请求北京大学代为安葬李大钊。北大校长蒋梦麟慨然应允,对李大钊举行公葬,自愿参加发起公葬的北大教授共13人,他们是蒋梦麟、胡适、沈尹默、周作人、傅斯年、刘半农、钱玄同、马裕藻、马衡、沈兼士、何基鸿、王烈、樊际昌。他们敢于为著名的共产党领袖发起公葬,风义胆识令人感叹。

完成这件心内最重要的事情,她的体力也耗尽了。35天后,她就离开了这个世界。几天之后,她被安葬在丈夫的旁边。

1936年6月,中共河北省委追认她为中国共产党党员。1983年10月29日,李大钊烈士陵园落成。党和国家领导人胡耀邦、彭真等与烈士亲属及各界人士500余人参加了落成典礼。李大钊和赵纫兰双墓并列在一起,永远不再分开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李大钊子女现状

李大钊就义后,留下了5个子女:

长子李葆华,1909年生于大黑坨,1918年离开家到北京上学。1926年初开始在中共北方区委为李大钊收转信件,传递消息,参加革命活动。中共七大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,1949年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二书记。1958年任水利部党组书记、副部长。

1961年后历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、贵州省委第二书记,中国人民银行行长、党组书记等职。他是中共八大、十一大中央委员。2005年2月19日于北京逝世,享年96岁。

李葆华有三子:长子李青,历任浙江省委统战部部长、省政协副主席;次子李宏塔,曾任安徽省政协副主席;幼子李亚中,系水利部工程师。


长女李星华,1911年11月出生。1933年4月,为父亲公葬奔走。5月,母亲病故后,在艰难中挑起生活重担。1937年在中法大学毕业。1940年与弟妹一起赴延安。新中国成立后,一直从事教学和民间文学研究工作。1979年病故,终年68岁。

次女李炎华,1919年生。大钊牺牲时她8岁。从小学习刻苦。在大黑坨小学工作多年。全国解放前夕到冀东建国学院工作,后调北京。

次子李光华。1922年在北京出生。父亲牺牲时刚满4岁。1933年母亲病故时,也只有10岁。他在党组织和亲友的关怀抚育下成长。1940年赴延安。参加革命工作后,曾任中共乐亭县委宣传部长、唐山华新纺织厂党委书记等职务。1956年调任中国科学院电子研究所党委书记。

小儿子李欣华,1927年生,未能与父亲见过面。1933年母亲病故时他只有5岁。后在党组织和友人的帮助下,接到北京读书。1940年跟随哥哥姐姐到延安。从学校毕业后,一直从事教育工作。

曾任北京市大峪中学校长,门头沟师范学校党委书记兼教师进修学校校长。1989年病逝于北京。

“人事有代谢,往来成古今”。如今,李大钊打造的家风,已传承了三代人。


长子李葆华去世后,有记者问李大钊次孙李宏塔:你父亲给你们留下了多少遗产?李宏塔说:“我们不需要什么遗产,李大钊的子孙有精神遗产就够了。”

作者简介:

李奉先,网络时评人,世界历史文化专栏作家,文史学者。原名李德军,号楚国农夫,凤凰网知名历史博主。

凤凰网文章(至今)总浏览量3亿5千余万,位列全国(两岸四地)第七名。

代表作《大唐高祖》《爱的祭奠》《正评毛泽东》《亚洲风云》《秦汉简史》《一生有你》等,文章散见于国内外多家报刊.本博文凤凰首发,版权所有。笔者接受小说及电影评论约稿,各大编辑约稿,图书出版,请联系Email:lifengxian009@163.com,QQ:513563052;微信公众号:lfx1215ifeng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